紐約展覽提示:布魯克林博物館的“Solid Gold”

紐約不是下一條路,但永遠是一條路價值。如果你在紐約閒逛了幾天,你也應該去布魯克林看看:那裡正在舉辦令人眼花撩亂的展覽“足金”,布魯克林博物館以此慶祝 200 歲生日。超過 500 件展品揭示了這種珍貴元素的工作原理,、電影、音樂和設計貫穿歷史,其光芒涵蓋了社會文化背景美麗的象徵、靈性、成功和財富,六千年後,它仍然對人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這些物品中有一半來自博物館自己的收藏,呈現出一種華麗的氣息:古希臘埃及隨葬品與征服拉丁美洲之前土著工匠製作的護身符相映成趣,14 世紀的意大利祭壇畫解釋了文藝復興時期神聖藝術的象徵力量,還有日本屏風、秘魯鍍金床架和大量閃閃發光的裝飾品。設置雄偉的亮點。展覽在八個不同的部分中,創造了歷史文物和當代作品之間的對話——展覽中最古老的物品是一個巨大的埃及石棺蓋,它鑲嵌在黃金和鑽石烤架上,即來自美國說唱和臀部的裝飾性牙齒配件上——文化或金箔舞會禮服,如 Balenciaga 2020 春夏系列。

該部分《金色魅力》作為一個秘密展覽中心,它透過時尚和紡織品設計的創新追溯了黃金的民主化。在這裡,黃金展現出其雙重性質,既是物質美的表達,也是藝術的象徵。由亮片、金屬絲、水晶、珍珠和引人注目的金鍊滾邊製成的服裝在整個空間中閃閃發光。亮點是高級時裝套裝馬克·博漢為了,由 56% 的黃金編織而成,否則約翰·加利亞諾斯在迪奧 2004 年春夏系列的設計中,他復興了古埃及,包括法老王所戴的頭飾。草稿來自伊夫聖洛朗、皮爾·卡丹、休伯特·德·紀梵希和阿澤丁·阿拉亞。此外,Alexander Calder、Belperron 等品牌的高級珠寶熠熠生輝。獨特的飛領也是如此伊莉莎白泰勒1963 年在電影《埃及豔後》中佩戴的項鍊,或 1970 年佩戴的拋光金色穆斯林念珠項鍊。

儘管黃金這個主題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人們所謂的頹廢,但展覽也反映了它的陰暗面:「真正的黃金」一章引發了人們對金礦開採的人類和生態成本的反思和討論,並表明博物館充分意識到貴金屬在歷史上對人類釋放出破壞性和剝削性的力量。它成為一種促進殖民化和全球不平等的商品。例如,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 拍攝的激動人心的動畫電影《我的》(Mine)(1991 年)就體現了這一點,該電影聚焦於種族隔離期間礦主的貪婪。